?
在杨松的苦劝之下,张鲁终于答应投降。(1_1)他提出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朝廷公开承认五斗米道,允许其在各地布道。
张鲁的反应,早在周瑜、贾诩、鲁肃等人的预料之中,并早有安排,徐晃当场取出周瑜的密信交给张鲁,令张鲁悬在半空的心顿时放了下来。.
将汉中纳入朝廷的版图,对于张鲁而言,失掉了盘踞的汉中一地,却仍可保住荣华富贵。对于五斗米道而言,更是可以有了扩张到中原、辽东、江东的机会。张鲁不傻,自是明了其中的意义。
很快地,以张鲁的亲卫为主,几组骑兵疾驰出了南郑城,他们身上带着张鲁的手谕,汉中诸地,即刻停止抵抗,归顺朝廷!
杨昂在接到张鲁的手谕同时,也看到了杨松的密信,得知朝廷会对汉中杨氏有大力的扶持,便再不犹豫,立刻打开关门,迎接城外的鲁肃入关。
方才双方还厮杀得你死我活,此刻,却在握手言欢。这世事,往往就是这么奇妙。
鲁肃随即留邓升守散关,集合杨昂所部,领大军长驱直入,过了武都,到了阳平关前,张卫等将已在关外恭候。这次,鲁肃留守阳平关的是偏将军吕蒙,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吕蒙已经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了。
三日后,鲁肃大军抵达南郑,徐晃出城十里相迎,两军会师,自是群情振奋。对于徐晃立下的大功。鲁肃自是勉励一番,他早已上表朝廷,不几日嘉奖令便会送达。*1*1*
此后,鲁肃入住城内。会见张鲁,好言安抚几番,将其府邸完好无损地送还,让其安心静养,以待朝廷安置。随后,鲁肃分派各部赶赴汉中各县,持张鲁手谕收降。各县主官皆为五斗米道中的祭酒,见张鲁手谕。自是遵从。而汉中数十万百姓,大部皆是教众,天师既已归顺朝廷,他们哪里还会反对?
汉中。从此不再姓张。
二十日后,朝廷钦差风尘仆仆抵达南郑,自秣陵至南郑至少有四千余里,需得日行一百多里,有的山路还崎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