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朝廷贡献过方物,表示臣服,朝廷也时常加以安抚。如今新君登基,不可树敌过多,自当以怀柔为上策。与对待乌桓蹋顿不同的是,周瑜派出的使者,同时分封了轲比能和度步根二人的单于之位,意在让两人相互掣肘,无力南下图窥中原。
众人不知,周瑜和淳于嘉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行动,绝不是华而不实的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地支持了讨袁联盟,让一些原本有可能支持袁绍的势力转而采取了观望的态度。特别是乌桓和鲜卑两大势力,拥有江东军队最缺乏的优秀骑兵,来去如风,威胁极大,他们最终没有站在袁绍的一边,也是江东子弟的福气。
东面的高句丽、百济、倭国,周瑜打下了伏笔,穿越自后世的他深知,此三国的土地若不收之,并入大汉版图,后患无穷。
与西域诸国、南方诸国、身毒等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则是为了加强经贸往来,让大汉的丝绸、铁器、陶器大量地输出,让他国百姓也受到大汉文化的影响,并景仰之,如此则国运方能长久。
在与周瑜商讨的过程中,淳于嘉惊讶于周瑜对周边时局的清晰了解以及对邻国邦交规则的深刻洞察,甚至较之与这些国家打过多年交道的自己也不遑多让。年长周瑜很多的淳于嘉,此刻方真正对周瑜的雄才大略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官海沉浮多年的淳于嘉,早知汉室衰落不堪,试图依附一棵苍天大树以颐养天年,曹操作为曾经的倚靠,如今兵败龟缩并州,大势已去。而眼前这个年轻有为的周公瑾,会是自己这帮老臣们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么?
事实上淳于嘉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要周瑜能击败袁绍,周边国家臣服,今后的天下究竟是姓刘还是姓周犹未可知。想到此,淳于嘉便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按照周瑜的吩咐,派出多路使者,对周边的国家和异族正式展开了外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