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钧之所以这么兴奋,不仅仅是因为大臣的恭维和朱常洛活捉了两万日军,他考虑的更多了一点。想想吧,日本往朝鲜不断增兵,可不是来旅游的,他们可是准备大干一场的既然战争早就注定了无法避免,那么在大战一触即发之计,以几乎零伤亡俘虏对方两万多大军,还是他们最著名的智将小早川隆景亲自率领的,可以想象,对于日军的士气的打击,是如何的大啊这对于还没上战场的明军的士气鼓舞,又是多大啊
此消彼长之下,这场战争,就更容易打了另外,这场大捷,更是适时的提高的战争的积极性,打消了之前那些大臣们让朱翊钧头疼严重反战情绪,岂能不让朱翊钧兴奋。
不过,朱翊钧的这种兴奋,也就持续了一天的时间。不知是谁先私底下提起的,反正就是第二天朱翊钧看到了不次于昨天那么多的奏疏,他开始也没有在意,但是等他一个个翻阅之后,尽管有心理准备,可脸色还是越来越难看
这些奏折大部分都是一个意思,皇长子能够不畏险阻去朝鲜进行战后安抚,此为大仁;能够不顾自身安危冒着被倭人伏击的危险,去忠清道、全罗道等朝鲜南部进行战前动员,此为大义;能够在得知倭人设伏后从容应对,以不变用万变,将计就计,零伤亡的情况下一举生擒日本两万大军,此为智勇双全如此大仁大义、智勇双全的皇子,还是最应该继承皇位的人,虽然目前不在京城,但不应该马上召回而册封为太子吗?
看着这又一波规模宏大的册立风波,朱翊钧脸都黑了他在刚接到朱常洛的大捷奏报时,心中还在思考,自己是不是应该趁机剥夺了这个如此幼稚可笑、急功近利的儿子的皇位继承权呢?而在不多久后便又接到了派往朝鲜的绝声卫送来的密折,让他庆幸自己幸好也就是仅仅考虑了一下废掉那个大儿子皇位继承权的可能性,而没有传下相关的圣旨,不然可就麻烦大了
然而,这个庆幸的念头还没结束,他便考虑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凭借这场史无前例的对倭大胜,自己的那个大儿子肯定是威望大增,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