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率出战。
可不出战,总不能让倭国灭掉朝鲜把战火蔓延到大明来吧?当时朝鲜八道已经沦陷了七道,眼瞅着整个朝鲜在大明军队集结过来之前就被倭国灭掉了!作为大明的兵部尚书,石星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军队的集结总需要时间吧?但为了不把战火蔓延到大明,唯一能用到的办法,只有拖延住倭国的进攻步伐!
结果就是沈惟敬闪亮登场了。他到朝鲜后,利用日本不知大明究竟派了多少兵马来,更不知还有多少后续部队,加上本身有不少士兵伤疲病倒的优势,居然被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威逼利诱之下吓住了!一万八千名日军就那样龟缩在平壤城里,期待沈惟敬所说的“好处”以及观望大明的动静。
至于沈惟敬向倭国空口白舌许下的承诺,石星还是有所了解的。沈惟敬承诺倭国,准许封贡,册封平秀吉为日本国王;准许日本朝贡,与朝鲜同;朝鲜割让全国八道中的四道给日本,也就是说朝鲜割让一半的领土给日本……共有七条这种“协议”。
当然,在这些“协议”里面,小日本还不敢开口要求大明的什么东西,他们骨子里对大汉民族存着的敬畏还没有如后世般消除,在他们眼里,大明仍然是高高在上的天朝上邦。朝鲜是最受伤的,日本所有的利益几乎都建立在朝鲜的上面。
在沈惟敬的“胡搅蛮缠”和每个条件都要争论上个十天半月的情况下,日军被成功拖住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大明也在这些时间里完成了部分集结——不远的几个省份的军队都赶到了朝鲜。
抛开沈惟敬胡乱许下的那些让大明觉得“丢尽脸面,国将不国”的条件外,他的使命倒是完成的挺圆满的!
不过,也正是这些条件,假如日本全部退出朝鲜、和谈成功的话,还能被人传颂成是一种高明的“拖延之计”!但只要和谈失败,这些条件传开并传回大明国内,朱翊钧追究的话,那他兵部尚书石星——作为沈惟敬的支持者,肯定会被认为是“丧权辱国”的奸贼,小命难保。
所以听说手中的资料是朱翊钧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