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饥民和乞丐倒是不少,有些人更是一家老小都在大街上乞讨,不过似乎他们讨到的东西并不多,他们个个都骨瘦如柴。看到龙吟一行人走过,他们也没表现出多少兴趣,只偶尔用呆滞地眼神瞟上他们一眼,那神情就象在等死的活尸。前面街道显眼的地方张贴着一张安民告示,只有几个行人停下来看了一下,却没有意料之中的强烈反应,看完了就漠然走开了,似乎均州城易主和他们并没有关系。
龙吟看着这一切,心情变得异常沉重,他没想到均州城中竟然会是这么一幅景象!以前看史书,宋朝是中国历朝中非常富庶的一个朝代,农业、商业、手工业相比前朝都有了大幅度的发展,科技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从史书中他也知道,当时的统治者对平民的剥削也是非常残酷的,宋朝的赋税本来就很重,而官绅地主不用纳粮纳税,这些赋税就都落到了平民的头上;宋朝对外作战连连战败,要对外进贡很重的岁币,这些负担又加到了平民身上,使他们本来就很重的负担更加沉重,因此大多数自耕农民每年种地所得甚至还不够交纳赋税,根本养不活一家老小,他们只好卖掉土地,当时买得起土地的只有那些吸饱了民脂民膏的官绅地主,农民卖掉土地,只好沦为官绅地主的佃农,进一步受到剥削;自耕农民越少,朝廷的赋税就越重,如此恶性循环,自然使得百姓更加民不聊生。均州地处宋金交界之地,战乱频仍,因此饥民也比内地要多。
龙吟虽然知道这些,但那只是看书,看过之后并没有直观的印象,没想到现实的情况这么恶劣,这也无怪乎宋朝从开国初期起就农民起义不断,从宋初的王小波、李顺到宋江、方腊再到南宋的钟相、杨么,都是著名的起义军首领。这也更坚定了龙吟要建立民主制度的决心。
龙吟再也无心看下去,他匆匆返回府衙,找来了杨世忠,让他发令立即打开官仓,施粥施米赈济满街的饥民。杨世忠一听均州城中饥民的惨境,也不由动容,他答应道:“好,我马上就去办,我亲自督促,你放心!”说完便匆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