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初春,北直隶一带依然滴雨未下,田地里龟裂出一道道大口子,就好像一个频临渴死的人,张大着嘴巴向苍天祈求甘露。官道两旁三三两两的躺着一些奄奄一息的流民,即便能够勉强行走的,也目光空洞如同行尸走肉。
京城里的流民渐渐多了起来,一个个拖家带口,蜷缩在街道两旁。特别到了晚上,小儿的啼哭声更是接连不断。到了天亮之后,就会有专门收尸的车辆,来把倒毙的饿殍拉出去。
按理说,此时官府应该开仓赈粮,但由于皇上家里也没有余粮,再加上还有那么多的军队整天要粮要饷,捉襟见肘的崇祯,被这些催粮催饷的奏折逼的快要发疯了,哪里有粮救济灾民呢?于是,就只好让他们自生自灭,一个好端端的京师之地,竟然变成了人间地狱。
由于要省下银子安抚那些骄兵悍将,崇祯皇帝又一次下旨减少宫内用度,就连他这个皇上也带头节俭,不仅每餐的四个菜一汤减为两菜一汤,就是乾清宫内的火盆干脆也不生了。
生活清苦一点崇祯还能忍受的住,关键是骄兵悍将催粮催饷的奏折,让他忍无可忍。年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凑齐二十万两白银送去了辽东,原来以为祖大寿能让他喘口气,却没想到正月还没过,又一封催响的奏折摆到了崇祯的案头。
上一封奏折的口气就不太客气,这一份奏折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威胁。祖大寿在奏折中写到,朝廷共欠辽东兵马饷银一百八十万两,由于发不下饷银去,士气极为低落,有的军营已经发生杀官闹饷的事件,如果朝廷再不拨付原先拖欠的军饷,臣恐发生不忍见之事。
崇祯当然明白不忍见之事这五个字是什么意思,不就是部队会发生溃散,转而祸害老百姓吗。这群丘八打满清是熊包,祸害起老百姓却一个个是英雄,如果只是祸害老百姓还无所谓,崇祯最怕的就是他们会投降满清。
要知道,祖大寿手下可是有几十万人马,有他们挡着,就是稻草人也能吓唬一下满清。如果真的发生了溃散,满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