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的限制,他的这种编制搞的有些不伦不类。
吴名知道,他的军队现在只搭起了一个架子,以后等到武器逐渐增多了,人才也逐渐充实了,就能逐渐编制起像二战时期日本兵的那种军队。
吴名之所以要这样做,也是基于现实考虑和周密计算的,以大明朝的军队为例,只要战损率达到百分之十就能够崩溃,最强悍的军队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
按照日军的编制水平,一个小队即便是不考虑机枪和掷弹筒的因素,只有七十支半自动步枪,也足可以在短时间内构成一支强大的火力网。
冷兵器的作战都是集团冲锋,敌方骑兵一般会在五百米之外发起攻击,吴名这一方的战士们完全可以打出五排子弹,七十支步枪,就是三千五百发子弹了,按照每五发子弹打倒一匹战马或者消灭一个敌人,就有七百多人会失去战斗力。
即便敌人冲入到三十米以内,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吴名还有近战利器手榴弹,敌人在遭到第一次枪弹重创之后,士气必定会大大的受到损伤,此时按照每人扔出三枚手榴弹来计算,两百多枚手榴弹也足够让敌人喝一壶了。
更何况在敌人发起冲锋之前,每个小队配发的两枚迫击炮,在短短的一分钟之内就可以发射出六十发炮弹,这样以来,敌军即便能够冲上来,其兵力也将损失一千五到两千人之间。
这就是说,如果吴名的一个中队装备齐全了,差不多就可以抵挡住明代军队的万人进攻,即便就是那些强悍的通古斯野人,发起悍不畏死的冲锋,吴名只需要再调上去一个大队就完全能抵挡得住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理论方面的数据,究竟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还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当时的战场环境,后勤的补给,以及官兵们的士气等等。
吴名相信,经过长时间的洗脑,他手下的战士已经把为家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了脑子里,只要吴名不下命令,他的军队绝对不会有一个人退缩的,也就是说日本人可以用军国主义思想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