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华硬碰硬,他也赞成陈浩开除在工作期间打牌的四人并在市常委会议上促成此事。
深知国无法不立,民无法不治的郑柏杰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帮陈浩在华林乡立威。有人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郑柏杰没料到小师弟第一把火便把黄玉林烧倒在病床上,第二把火是他竟然能在短时间完成省级公路的建设,第三把火一位副书记和一位副乡长坐进监狱,更是通过发展致富的目标把华林乡乡民团结在他周围使全国闻名的闹事乡变成西瓜种植乡,不但为县里解决了难题,更为市政府解除了困扰。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陈浩的举荐人,作为县委书记的他同样担着莫大的风险。别看怀仁县是个不大的县城,但这座大院里也关系复杂。尤其是地方派的势力占据上风,总想着把他这样的外派干部赶出他们的势力范围。
一旦陈浩在华林乡改革失败,他难免会担上用人不当的恶名,甚至会成为本土派攻击他的话柄。但陈浩没有辜负他的厚望,不但打破华林乡的僵局,更是在那开创出一片新天地。由于陈浩在华林乡取得一系列成绩使得他在县里的话语权加重,所以他在心里也非常欣赏眼前的这位干将兼小师弟。
深知要想达到目的便要吊人胃口的陈浩当然不会在师兄面前耍这套,但必要的工作还是要汇报,这也是表示对领导的尊重。其实他汇报的工作大多和经济发展有关,但作为县委书记有统揽全局的权利,更何况陈浩在华林乡是党政一肩挑,所以他先来这汇报别人倒也挑不出刺。
陈浩倒也没客气,接过郑柏杰递来的烟从里面掏出一支点上火,吸了一口说道“郑书记,华林乡想建榨油厂和罐头厂,为这事我特地跑到你这来寻求领导支持。”随后,他把他建厂的依据向郑柏杰书记一一作了汇报,包括供电所马斌的态度他也很客观地进行了描述。
西北地区倒是有种胡麻这种油料植物的习惯,而且个别村也有榨油作坊,但陈浩嘴里的榨油厂可是与这些私人的小作坊有着天壤之别,更何况榨油厂是由豪雅集团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