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的生存能力,一甲多用,是这个时代异能战甲的功能体现。
当然,作为战争利器,在战斗力方面,异能战甲的表现更突出。
在异能战甲问世之初,界内便有定论,轻便的异能战甲对使用者身体的提升极限是五倍力量、速度。三到五倍,是最合理的中间值。
不是不能提升的更多,而是人的反应神经达不到更高的要求。即便有这样的怪胎,超五倍提升的异能战甲,耗能更多,部件磨损更快。除非用更高一级的供能核心,更先进的原材料,比如B级战甲用*级核供能装置,用*级战甲的制作材料。
如此以来,提供超出五倍以上加成的异能战甲,它的制作成本太高。零敲碎打地算下来,一件这样的B级战甲甚至比*级战甲的成本还高出一截。
在速度、力量加成三至五倍的业内潜规则不变的情况下,增强异能战甲的作战能力,只能从武。最初的异能战甲是没有武器挂装的,使用者多精通空手作战技巧。
这个时代的异能战甲,尽管体形轻薄,挂装的武器,冷兵器,热兵器,一样不少。就像李洋身上的这件‘斗士’三型B级异能战甲,它同时装备有冷热兵器。
冷兵器是一对锯刀,分长短两把。它们的外形与旧时代的军刀很像,都是直刀,只在刀头上略有弯曲。双开刃,正面刀刃除去刀尖一小段是锋利的刃,其它部位均为锯齿的波浪形,像鲨鱼的牙。
刀背面是平滑的刃,刀面上有双开的血槽,刀柄刀颚的设计保持简约风格,非常朴实。短刀刀刃三十公分,长刀刀刃八十公分,刀柄的设计长刀是短刀的一倍,双手握着也很舒服。
热兵器自带两件,一把手枪,挂在左大腿上,一把重机枪组装在右臂上。
手枪作为近身武器,这把很变态。有效射程一百二十米,比一般手枪强那么一点,最夸和的是它的口径,20毫米,这可不是手枪该有的啊。
架在装甲车和吉普车上的机炮,也才20毫米口径,这把手枪的威力可想而知。口径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