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其他类型 > 读经典谈心学 > 心之游记——唐三藏的取经梦 一

心之游记——唐三藏的取经梦 一(1 / 7)

吴承恩(1501年—1582年)生活在明代中叶,他的名著《西游记》虽然是神话小说,也不能不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例如,“崇尚道教”的嘉靖皇帝长年不理朝政,痴迷服食丹药,所以在《西游记》中许多妖魔鬼怪都以道士的形像出现。当时,心学大行于世,明史有这样的记载:“时天下言学者,不归王守仁,则归湛若水。”因此,《西游记》也深受心学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其核心思想也是心学。在《西游记》中,主角孙悟空就是一只“心猿”,他活跃而蔑视一切权威,人们修心,不能让心活跃过度,这在《西游记》中以孙悟空的成长过程加以暗喻。

现在,我要讲一个追求内心的故事。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名法号玄奘的僧人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要到天竺(今印度)取经。

玄奘祖籍河南洛州缑氏县,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为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曾祖陈钦曾任东魏上党(今山西长治)太守,祖父陈康为北齐国子博士,父亲陈惠在隋初曾任江陵县令,大业末年辞官隐居,此后潜心儒学修养。

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在玄奘的理想中,他应该受到皇帝的接见并为自己送行,甚至被封为“御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他的内心深处激荡,只是他自己没有注意到。

玄奘只是带着简单的行李一个人上路,对他来说,漫漫长路、攀山越岭、风餐露宿、未知的险阻等外在的困难都不是问题,他只希望保持坚定的意志以战胜畏缩、懈怠、贪恋的心魔。魔由心生,亦由心灭,他的心中不知不觉间产生了一个斗战心魔之神,它不等于心,所以其形像不是人而只是最接近人的动物形像——猴子,即“心猿”。在心猿之后,玄装的心又出现了白龙马(意马)、猪八戒(人欲)、沙僧(践行)三个形象,以后都会说到。

心猿从哪里来呢?这样从世界的起源说起,呵呵,够遥

最新小说: 杏山仙寨 九龙夺嫡,绝世强龙六皇子 醉醒交错,青春意气 大乾最狂驸马爷 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大乾:从一介布衣到权倾天下! 带空间嫁村霸相公,被婆家团宠了 大明:从书童到最强锦衣卫 一生遗憾终 青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