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杯香茗,两厢相对跪坐,乐而论道。
两人从琴棋书画谈开,一路谈到孔子、老子、墨子各家学说思想,水韵确实博学多才,涉猎广泛,对琴棋书画不但精于其技,而且还能论述其理,虽不若后世那般精辟深刻,却也得新颖、超前之妙。
这下可触动了凌云志的痒处,他是空有大篇的琴棋书画的理论,可惜无人可以一谈,因为说了也无人能理解其意,因为太超前了。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一位颇有超前思想的大学者,顿时谈兴浓浓,夸夸其谈,他可是谈的融会了几千年对琴棋书画论述汇总的知识啊,只听得水韵眼界大开,似懂非懂,如痴如醉,异为天人。
水韵对儒、道、墨之学也浸濡颇深,不但谈出其要、其利、其弊,而且还融会贯通,颇有荀况之融诸家为一的大气,多有精辟之见解,绝非泛泛空谈之辈,给凌云志的感觉其思想已成脉络,其儒渐达南宫吟、荀况之境。
当然所论也颇多局限、僻陋之思,但瑕不掩玉,已成儒学一系,身为一女子,竟将儒学之道研学至此大道,真乃一巍巍之奇观,其学其名不见于史册,难道是后世因其为女子而故意漏贱?大有可能,尤其是程朱理学兴起之时,又岂会容一女子之论显赫于儒学之林。
诸子百家更是凌云志所长了,他从治国之需谈起,诸子百家都有涉猎,所论何其博大精深,那可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论述,得到实践论证而最后留下的精华之学,谈到最后,水韵不觉服拜仰视,口呼圣人降世,彻底折服。
两人忘形而谈,不觉时间飞逝。转眼间天色已黑,凌云志已起将此女收归回国之念,见其拜服,心中大喜,正待说出自己的真正身份,邀其同往汉国著书立学。
这时,墨家二老之一匆匆而入,禀报道“禀主人。嫣夫人派人请主人即刻回府。”当着外人的面,他隐藏了汉王和嫣王后的身份。
嫣儿忽然不避嫌疑请自己回府,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凌云志不敢懈怠,起身深深地望着儒雅大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