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抬爱。”
凌云志跟在惠施和公子职的身后一路穿廊过院,来到一个环境非常优雅,绿树成荫的小院,小院中有一间雅致的书房,公子职和凌云志被请进书房。
书房中非常宽敞,收拾得很干净,简牍帛书堆放整齐,书案上也放置了很多,能够看出主人是个勤于读书的人,大书案的边上是个小书案,上面放置了一把古琴,从古琴的光亮度来看,应该是经常被人弹奏所致。
凌云志赞道:“这里真是个读书清修的好所在,大人好雅致。”他是真心称赞,惠施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有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如今身居要位,功成名就之时还能如此勤奋修学,不能不令人钦佩。
惠施微微一笑,温和地请公子职坐下,他自己也相陪而坐,然后说道:“看来凌先生也是同道中人,以后不妨经常在一起交流一下。”
惠施与庄子的辩论流传于史,留下卒以善辩为名的评价,倡导合同异学说,对辩论这个东西凌云志实在不敢领教,婉言谢绝道:“相国大人日理万机,在下岂能轻言打扰。”
惠施闻言知他不喜辩论,不为己甚,温和笑道:“凌先生也是当世奇人,发现、发明出很多实用的东西,不比他人,快快请坐,”他是指的凌云志发现了能燃烧的黑石头和发明出新的建筑材料砖等。
凌云志坦然坐下,开门见山地说道:“大人百忙,不敢打扰过久。我家公子此次前来,想请相国大人相助复国,当与贵国永结同盟相报,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惠施赞许地看着凌云志,笑道:“凌先生果然干脆果决,非凡俗之辈可比。此一事老夫思量已久,相助公子复国乃两利之事,智者乐从,老夫自然义不容辞。明日老夫就启奏我王,游说各国,伐齐存燕。”
凌云志顿时对他好感倍增,此才是胸怀关阔,深谋远虑的大政治家的风度,难怪史籍上曾记载他在魏国的政治地位要高于佩五国相印的公孙衍。
公子职也表现得非常激昂,“职不敢相忘魏国之恩,如能复国,燕魏永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