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允诚扑通一声软倒在地,颤颤巍巍地叫道:“还请老先生指教,为庄家指一条明路啊……”
袁外扶起他坐好,叹道:“老夫不仅仅是要救你庄家一门,你知道这‘文字-狱’兴起后,会有多少人被无辜牵连被杀么?!你庄家为了一时区区名声,是想将这江南变成一块读书人的荒地呀!”
庄允诚嘴里直念:“罪过!罪过!”
袁外为他支招,要赶在吴之荣进献这本《明书辑略》邀功时,收回旧书,重新镌版,另刊新书,将原书中所有干犯禁忌之处,尽行删削干净。
庄允城行动很迅速,江浙之地的旧书俱都回收销毁,正加紧新编刊印。
几日后,杭州将军松魁的幕府师爷程维藩,拜见庄允诚。手上拿的赫然是吴之荣的那本原版的《明书辑略》。
庄允诚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引荐给袁外认识。
“晚生绍-兴程维藩拜见前辈先贤。”
明清两朝,官府的幕僚十之八九是绍-兴人,所以“师爷”二字之上,往往冠以“绍-兴”,称为“绍-兴师爷”。
这些师爷先跟同乡先辈学到一套秘诀,此后办理刑名钱谷,处事便十分老到。官府中所有公文,均由师爷手拟,大家既是同乡,下级官员的公文呈到上级衙门去,也就不易遇到挑剔批驳。
所以大小新官上任,最要紧的便是重金聘请一位绍-兴师爷。
明清两朝,绍-兴人做大官的人并不多,却操纵了中-国吏政数百年之久,也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项奇迹。
“快快请起,难得维藩宅心忠厚,思虑为我江南士林留下一粒读书种子。且受老夫一拜!”袁外十分欣赏这样不为私利的见识深远的仁厚之人。
“当不得,当不得。老前辈快快请起,晚辈……”
“好啦,这时节,能够有维藩这样的仁人志士出现,也是我江南士林的一个福音。只是目前,首要解决的是那个贪吝小人吴之荣。为了一己之私,居然要害得天下生灵涂炭。”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