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心说肯定没什么好事,自己哥哥的品行她很清楚。
书房内。
价格不菲的实木书桌上,放着青石镇二十八名书生的镇试答卷,这些答卷填写姓名等信息被盖住,只留出所写的考试内容。
洪学瑞穿一身官服,威严正在雕花实木椅上,将这二十八份答卷依次翻阅。
他的身边,董棋书与镇上的另一名副考官立于两旁,小心谨慎地将洪学瑞看过的试卷依次整理完整。
“词不工,意不达,差矣,差矣。”
“意境不错,奈何用词不准,平仄也有偏差,不行。”
洪学瑞每翻看一篇,眉头便深锁一分。
连续看了十篇,没有一篇令他满意,忽而见到有一两个较为出彩的句子,却被文章的其他难以入目的句子所遮掩,令他产生这几个好句子定是抄袭得来的感觉。
一连看了二十七篇,他竟只找到两篇勉强能入眼的文章,洪学瑞将这两份答卷放到一边,如果不出意外,这两篇文章定为本次镇试的前两名。
“青石镇的文人当真差矣。”
感叹一声,他打开了最后一篇文章。
两位副考官面露尴尬,却不敢多言。
打开最后一份答卷,洪学瑞心里想着快些看完,从剩下的答卷中随意挑出一份定位三名,他也好早些离开。
带着敷衍了事的心态,他打开答卷,映入眼帘的是一首七言绝句,加上标题共三十字。
“字数如此至少,可见考生没有真才实学,哼!靠这种投机取巧的伎俩,怎能蒙混过关?”洪学瑞压根没看内容,气得将答卷仍在书桌上。
要知道他前面看的二十七份答卷,内容再差,字数也不会如此至少,即使有几人写了古诗,也是七言律诗。
有时候,字数多方能体现考生的上进态度。
洪学瑞端起书桌上的青釉茶杯,猛地喝了一大口,足见气得够呛。
而他身边的董棋书却是大为紧张,刚才洪学瑞翻看答卷之时,他偷眼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