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仲淹也开口道:
“陛下,微臣以为王公说得对,永北城城小民少,常年处于前线,也需要一个人金丹期的人去坐镇,与其浪费人才,不如人尽其用,
之前冠军侯也在大量招募治理人才,想来永北城是真的缺人。”
赵光义听到这里,本来想反对,但是想起朱天命是自己人,要是在前线没个金丹期的强者坐镇,很容易就被灭了,这个建议不错,可以支持。
而且苏轼虽然被贬,但是还是自己的人,派过去不就意味着永北城势力都是自己的人在暗中把控了吗?
想到这里,赵光义说道:
“启奏皇兄,臣弟以为可以。”
司马光见自己老大都这么说了,也只得附和说道同意。
最终苏轼全家以及一系列的心腹纷纷被贬永北大城。
苏轼对此好像早有预料,没有多大的悲伤,眼中只有无尽的失望。
如此朝廷,让人心寒,更加坚定了他心中那个计划。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既然朝廷不能实现抱负,那么不如投靠冠军侯,在立一个新朝。
至于今天的一切,都是苏轼算计好了的。
提出改革灵田的方案,就是试探陛下的反应,要是陛下支持,或者王安石等人也支持,
我苏轼未尝不可留下来。
但是结果与苏轼自己料想的无差别,终究还是被贬,而且也是按照自己的算计一样,
被贬永北城。
苏轼也不是真莽,而是算准了一切后果与可能。
最好的结果就是陛下支持,最坏的结果就是贬去永北城。
苏轼身份礼部侍郎,掌握了大宋高层很多消息,而且朱天命还有一座临海的城池,到时候全力发展出海,
在海外占领地盘,收拢流民,练强军,以待天时。
时机一到,未必不能够杀回大宋,重整河山。
光苏轼知道有上百万流民的大海岛就有好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