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各国的火铳。其他人还是配备弓箭刀枪,穿着五花八门的盔甲,只有绿色的头盔是统一的。土著民兵营的炮排。拥有两门小弗朗机子母炮、八门虎尊炮。
原则上土著们要自备一匹战马,大都由各自的村落提供。但是一路驮载物资、弹药的驭马,全部由公司提供。土著民兵们的吃穿用度也由公司提供。他们在参战阶段还会有战争津贴,可由土著民兵指定一人,到公司各地的镇子领取。
工分票和商品任选,由土著们自己决定。然后就是战时的战利品分配条例、伤亡致残抚恤条例、战功兑换条例等规定,都有明文下发到各个土著村落。
而火枪民兵连则是选了考核成绩优秀的民兵,组建了第一批50个火枪民兵连,随主力部队坐船前往鞑子腹地,担任主力部队的二线辅助部队。
后续还有100个火枪民兵连,在牡丹江镇待命。一旦主力部队在前线进展顺利,他们也将坐船前往战区。执行战区后方的治安巡逻、警戒、收拢辽民等任务。
每个火枪民兵连的民兵,配发俄式钢盔、前胸板甲、制式皮质背囊等制式装备,武器还是前装线膛火帽枪。土著民兵配发的火绳枪,也把火绳点火装置改装成了火帽式激发装置,大大提高了火枪的发射速度和可靠性。
海参崴各大企业,北宁镇的钢铁联合企业,整个冬天都在开足马力生产各种战争物资。机械厂的冲压设备,日夜不停的把一个个冷轧成型的前胸板甲冲压出来,然后在设备上进行钻孔修边。最后送到公司的皮件加工厂进行捆扎皮质配件。一件前胸板甲就算是完活了。
还有土著民兵统一佩戴的绿色头盔,也都是在现代化设备上冲压成型,再由公司皮制品厂最后制出成品。土著民兵也因此得名“绿色贝雷帽”部队,当然,军委会的兵痞一般都叫他们“绿帽子部队”,因为他们那个头盔的颜色太绿了。简直就是翠绿翠绿的。
海参崴几个食品加工厂,每天都加班加点的生产各种参战部队的野战口粮、罐头食品,光是这一年多来生产的鲸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