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匹战马和物资送到海洋岛。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在东北崛起。天启元年(1621年)努尔哈赤攻陷沈阳。明朝廷采纳兵部右侍郎熊廷弼“三方布置策”的建议,实行海陆联防。所谓“三方布置策”即委派经略大员驻山海关,节制广宁、天津、登莱三方,在战略上做步、骑、水师的整体防御。
以广宁(北镇)为重点,集结马步三军阻止八旗兵西进;在天津、登莱设置舰船水兵控制黄海、渤海北部沿岸,从侧背牵制敌军,进而水陆配合,反击满洲旗兵,收复院落失地。在这个防御体系里,环绕渤海湾的登州、莱州和天津的中继港口便是旅顺口。
旅顺口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南接登莱海防,西卫京津门户,东联外援朝鲜,北防南下的“后金”。对明朝来说,守卫旅顺口,关系到朝廷的兴衰。后金攻占旅顺口,可以解除大军入关征服中原的后顾之忧。旅顺口的这种特殊战略地位,决定了它是明朝和后金势在必争的战略要地。
皇太极也想趁着这次平定东江,一鼓作气把旅顺拿下来。但是旅顺可不好打,地势险要不说,还频临海岸,随之都可以得到东江和登莱的海上支援。
虽然1625年被后金攻陷,并摧毁了城垣。但这几年又被明军修复,后金曾三次派兵攻打都是无功而返。旅顺火器大炮、粮食兵械非常充足,虽然刘兴治的叛军和金州的鞑子两面夹攻,但想短期内也无法攻破。
刘兴治叛军的船队都停在旅顺口的海湾里,然后上岸加入到鞑子的阵营。这几天近万鞑子和刘兴治的叛军,在黄金山南北两面把旅顺城堡已经团团的围住了。
东江镇叛军从船上卸下了几十位大将军炮,各种大小铜铁佛朗机、碗口铳、虎蹲炮几百位,从早到晚的对旅顺城头狂轰乱炸,对旅顺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黄龙站在旅顺的城头上,表情凝重的看着城下的鞑子又一次退去。他在旅顺守了几天,旅顺城头已经是一片狼藉。
面对险恶的战局,黄龙镇定自若,在这几天打退了鞑子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