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去看了看,然后才放心的离开了大队,去起点镇的民兵集合点报道。
起点镇码头附近的一处营地,就是民兵连集合的地点。各个民兵连的民兵,每个月不定期的都有几天时间来这里集结。每次会有十个连队完成集结,然后和上一班集结的民兵连换班,负责三个移民营地的治安执勤任务。
刘德贵走进营地,在军需仓库领了火枪,还有自己的那把1628式短管左轮枪,以及相应的子弹,然后把装备套在身上。
等他走出仓库的时候,各个连队的民兵都已经站在营地里。十个民兵连的连长各自的喊起了口令,大家都按照各自连队站成了十个队列。
然后民兵连的连长对自己连队的排长发布命令,各个排长副排长知道了这次交接班的地点,带队离开了营地。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断集结,大家对这一套程序都已经非常熟悉了。
军委会之所以让民兵连这么频繁的集结换岗,就是锻炼民兵连的快速集结能力。毕竟他们是半军事化部队,大部分时间都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民兵连的快速集结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刘德贵带领着自己的民兵排走出了营地,他不断的喊着口令,朝着他们这两天的执勤的地点走过去。民兵连的任务并不多,主要是在移民营地站岗执勤,或是在移民营地的外围巡逻。
一个排的民兵,这一宿每个民兵都要轮流的执行大半宿的任务,也是非常辛苦。但是他们白天没有出操,结束了执勤任务的民兵,可以呆在帐篷里睡觉休息。
虽然大家只是民兵,但是这50个火枪民兵连,可是经历了整整一个冬天的严格训练,虽然每天只进行半天的军事训练,但是训练标准也几乎赶上教导队了。
这也充分说明了公司对民兵连的重视,整个冬训期,50个民兵连的思想教育也是最下功夫的,军委会把最好的政工干部都派了过来。
这批民兵是在各个辽民中队表现最好的人。那个时候还没有实行工分制,劳动全凭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