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之前的局面了。
这盘棋下到第49手的时候,由于李襄屏之前狂捞实地,4个角已经被他抢走了3个半,并且在前面的进程中,对手张栩貌似也非常“配合”,因此在当时,这盘棋已经形成那种比较典型,甚至稍微有点极端的“实施对抗”格局。
张栩的第50手是本局的一个关键,这手棋一出,白棋一个巨大的模样就隐隐有了骨架-----
之所以说仅仅只是“骨架”,那是因为现在毕竟还早,整个棋盘还开阔得很,那个模样不仅还没有完全实地话,甚至连“成型”都还谈不上,因此只能称为“有了大模样的骨架”。
然而尽管如此,当张栩的第50手一出,白棋的那个大模样,其实在第一时间就成为全局的焦点了,李襄屏心里无比清楚,围绕这个模样的攻防,已经成为这盘比赛胜负的关键。
甚至说是唯一的关键都不为过。
李襄屏刚才的长考,那当然也是在围绕这个大模样做文章,他在想着如何动手。
然而很遗憾的是,可能是因为张栩刚才这个选点确实不错,当然更大的可能,那还是因为李襄屏目前的实力还不太够,总之他刚才想了好几种方案,但没有一种方案能让李襄屏自己满意。
围绕大模样的攻防,最常见的当然就只有两种下法,一种是所谓的“浅消”,另外一种那当然就是“打入”,深深的打入。
李襄屏刚才在长考的时候,他用这两种常规思路考虑过5个选点,其中2个选点是“浅消”的思路,另外3个则是“打入”的下法。
5个选点那当然就代表了5条道路,而每条道路又能衍生出很多变化,然而很可惜的是,反正在李襄屏自己的计算中,他没找到任何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变化图。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襄屏才想到刚才那步“入界宜缓”的下法了。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刚才之所以没有找到理想图,那未必就是那5个选点不行,很可能是现在下那几个点的时机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