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了战争。
这一事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奥匈帝国皇家的私事。
你费迪南大公的安全保卫工作没做好,轻易被一个拿着手枪的萨拉热窝青年刺杀了,凭什么要欧洲几千万人用生命为你买单?
理由不充分,完全站不住脚啊!
德国,沙俄和奥斯曼帝国都是帝王一意孤行,参加了这场空前惨烈的世界大战,从而导致山河破碎,人民遭殃,帝王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和骂名,庞大的帝国由此轰然瓦解……
所以,一个合适的开战籍口极其重要,例如珍珠港事件,便会凝聚万千国民的愤怒和复仇情绪,激起民众高度的爱国热情,全社会动员起来投入战争中去。
这巨大的压力用不着帝王一人承担,战争遇到困难或者重大挫败,社会民众也怪不到帝王头上。
细思其中的分寸,二者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前段时间
张立首相在公开场合答记者问时,就大洋帝国参战一事,正式表态说道;
“大洋帝国是一个民主,公正,自由和爱好和平的国度,敞开大门与世界各国做生意,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更不会轻易的站在某一方反对另一方。
关于大洋帝国参战的猜测一直以来都有,我再次声明政府的严正立场;
大洋帝国与邻为善,珍视和平,我们呼吁欧洲战争双方放下宿怨,为了世界和平和人类的未来,毅然决然的选择开启和平道路,通过政治协商解决双方分歧……”
这种公式化的外交表态,外人基本上很难卡住其中的嗨点,基本上一眼看就过去了。
但是在这篇公式化的外交表态中,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其中的不同,与以往大洋帝国宣扬政策表述中差异的是……多了一句话;
更不会轻易的站在某一方反对另一方。
您品品,您细品……
更不会轻易的……这是一个语意模棱两可的词组,就说明在某种情况下,大洋帝国会选择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