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点上,沙皇尼古拉二世还是很守信用的,拿了钱真办事儿。
在东线战场
俄国第一和第二集团军45万军队在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仓促于8月16日率先进攻东普鲁士,此时防守一方的德军只有21万人,双方兵力2:1,俄军占据绝对的优势。
即便如此,也没有谁押注俄军能够战胜精锐的德军。
结果不出所料
坦能堡战役爆发,俄第二集团军在德军的包围下被歼灭,德军以伤亡万余人的代价,消灭14.5万俄军,俘虏9.22万人,俄第二集团军司令萨姆索洛夫战败自杀。
德国兴登堡将军和鲁登道夫将军指挥部队获得了这一辉煌大胜,一战封神,极大的提振了德军东、西线的士气,受到德皇威廉二世的高度表彰。
9月,俄西北方面军对德第8集团军实施进攻,反被击败,再次伤亡惨重,不得不灰溜溜的撤了下来,从此再没有踏入东普鲁士一步。
俄军的进攻虽遭受失败,但也分散了德国的兵力,影响到了西线的战事,算是以惨重的伤亡达到了预期目的。
与此同时
俄军将奥匈军队驱逐出莱姆堡,迫使其撤至喀尔巴阡山脉,总算击败了德国的小老弟奥匈帝国,挽回了一点颜面。
10月29日,欧洲形势再次发生变化
奥斯曼帝国宣布加入同盟国阵营,对英法俄等国开战,此后与英国在中近东地区进行一定规模的战争,英国则鼓动麦加谢里夫侯赛因·伊本·阿里发起阿拉伯大起义,骚扰奥匈帝国后方。
战争从东欧和西欧蔓延到巴尔干乃至近东,更多的国家和更广阔的地域卷入战火中,所以现在的欧洲战争,已经有人称之为“世界大战”。
11月初,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双方爆发激战,奥匈帝国的入侵大军年年受挫,表现不尽如人意。
至年底前,俄国遭遇1胜1败,但这并没有动摇俄国巨大的兵力优势,“欧洲蒸汽压路机”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