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的全是新舰,老旧的“海鸥”高速巡航舰一艘都没有,全部并入印度洋舰队编制中。
之所以这样安排,当然有其道理。
太平洋舰队作为皇家海军的主力,担负着西太平洋地区和东太平洋地区战斗警备任务,若是爆发战争,必然是第一线主力,所以配置实力最强。
印度洋舰队区域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海上挑战势力,现有的老舰已经足够用了,主要是巡逻和稽查海盗走私任务,顺便震慑宵小,正好可以让海军老兵发挥余热。
本土舰队处于前两大舰队作战区域的后方,安全毋庸置疑,没有现实面临的敌人和挑战,主要扮演一个后方支援部队和培训新丁的角色。
新服役的战舰进入本土舰队后,通过海上演练和实兵实操对抗逐渐形成战斗力,视情况分别补充上述两大舰队,是一支战略后备力量。
皇家海军经过重新整编以后,实力由分散到集中,职责明晰,战斗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太平洋舰队达到世界海军一流水平,成为维护帝国利益的海上重拳。
经历28年的发展
皇家海军形成了8艘世界一流战列舰的核心力量,由四艘“青龙”级重巡洋舰,12艘6500吨“春月”级远洋通用巡洋舰,24艘4500吨“勇敢”级巡洋舰,再加上3600吨“浪速”号和“高千穗”号轻巡洋舰组成的巡洋舰队,共计42艘巡洋舰。
驱逐舰则以24艘3200吨“寒风”级大型远洋驱逐舰为主,(含二期计划12艘),囊括老式的37艘海鸥级驱逐舰,吨位从960吨到2100吨不等,共计61艘。
帝国水上力量还包含510多艘“蚊”式巡逻艇,排水量从48吨到500吨不等,这部分水上力量不属于海军编制,分属本土及海外州各水警区以及各地卫戍司令部管辖,用以应付日常繁多的巡查、甄别和打击土著武装反抗力量,近海巡逻和护渔等任务。
马尼拉军港
“三马林达”舰艇编队依次靠上海港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