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一人撑起了大半边天,庇佑“广济堂”和澳洲在大陆的商业利益。
万一顾延川有个闪失,损失将无法估量,彰显出大陆布局的缺失。
必须要尽快找到一个足够分量的代言人,摆在李福寿面前的有上中下三条选择;
下策是倾尽资源扶持大伯顾延山,此公官至从三品太仆寺卿,掌管皇家仪仗出行和全国的车马道路,有点类似于交通部长的角色,但是权力要小得多,属于典型的京官。
这样做的好处是顾延山任职履历和品阶都够了,往上一推就能坐上方面督抚大员的宝座,实施难度较小。
坏处也很明显,大伯顾延山比排行老二的顾延川还要大上四岁,今年已经六十有二了,这身子骨现在看起来蛮硬朗,可年纪摆在这儿呢,说不行就不行了,风险忒大。
中策是倾尽资源扶持子顾致文,顾致学两兄弟,顾致文是大伯顾延山之子,举人出身,靠捐输得了个四品顶戴。
在满清能买到的最大官位是道台,官居正四品。这样的官位只比巡抚低一级,比之斧还高一级,官方的明码标价是1.64万两白银,实际上这只是买了个道台的补缺资格,十个捐输道台当中都没有一个能够就任实职。
就是说花了1.64万两白银,你就有了这个资格补缺道台,但不一定保证能够补缺,那个高高在上的道台之缺就像空中楼阁,看得到却摸不着。
李福寿知道;
顾致文这个广东兵备道的正四品实职道台的缺,是花了十一万五千两白银买来的,手中掌控着虎威右军二十五营人马,每营400名战兵,共计一万名新军,驻防广东佛山。
顾致学则是李福寿的大舅哥,在28岁那一年金榜题名,得了个二甲97名,因为有了个好爹的原因,仕途上一路顺风顺水。如今已做到了淮安知府,不折不扣从四品的牧民官。
在19世纪末期
淮安府是漕运总督府所在地,关系清朝财政收入重要一项的盐铁专卖中的两淮都转盐运使衙门,也都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