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门官身上找茬生事!今日,臣算是把皇家和朝廷得罪透了,这个消息必须要传出去。而老佛爷的恩宠,臣如今只能心领而不可身受。迎娶家小姐之事,还是在三月丧期过后,由臣自行办理吧,朝廷不应该有任何过度的表示。洋人们的眼睛都盯着呢!”
“呼……”慈禧长出了一口气,此时,她居然有种身在李焘局中之感。不知不觉的,李达到了示敌以弱的目地。这个目的达成是依靠当今大清国中央和地方、满臣和汉官的矛盾来实现的。在没有主动意识的情况下。包括列强在内的各方势力和掌握大清国最高权力的皇太后本人,都被年轻的二愣子军阀算计了!幸亏,李焘地这个算计是为了大清国匡复失地!
“李爱卿这般为国分忧。身担重任还要身负国骂,难得啊!忠心,这才是忠心!”慈禧此时地这个表扬才有八分是真,她露出唏嘘的神情看了看李焘,又看着礼亲王道:“倘若朝中诸公都如李爱卿这般有韬略、有军威、有甘赴国难之心,大清何愁不兴旺!?”
“老佛爷说得是。”世铎赶紧地低头回话,此时,他倒有些羡慕那个洋人做派的假洋鬼子了,至少人家说话时很轻松,不用象自己一般点头哈腰地,累啊!
慈禧心道:你这个老糊涂,不中用了!李焘以匡复东北为大计,诚然是对大清国有利,却同时也稳固、加强了他的军权。那些所谓跋扈事,在军权和中央威仪的层面上来看,都是芝麻绿豆一般的事儿,上不得台面!试想,果真如李焘所经营的那般,日俄开战了,武毅新军成为不受大清管制的一支力量在某个时候介入战争,得到了匡复失地之战的成功,那时候,功是武毅新军和盛京将军的,不是朝廷!老糊涂啊,你就知道迎合圣意!
“李爱卿呐,你为大清国可是用心良苦啊。哀家听说,你在辽西不开私厨只吃营饭,不带家眷却每夜巡查军营,每当战事却身先士卒,唉!忠体国事至如此境地,朝廷当在匡复事成之后,隆重地厚报于你。哀家倘能看到祖宗之地失而复得,必不会忘记爱卿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