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逐鹿1900 > 火炮的技术沿革和炮兵战术发展

火炮的技术沿革和炮兵战术发展(8 / 12)

缺席好,德军终究还是赶上了这波速射炮的浪潮,在武器慢了敌人一步的情况下,德军的智囊们现在开始拼命地找出新武器在战场上最佳的运用方式。

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战术研究家们很快都同意了新型的速射炮必须加上钢制防盾──在传统的炮兵操典中都非常强调炮手们在火炮发射时要尽可能地远离火炮,在复进机构还不发达的时代,炮手被后座中的火炮打中可是非死即伤的,在这种情况下替火炮装上防盾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情──但是当速射炮可以稳定射击而不是东奔西冲的时候,在速射炮上装上防盾,让炮手们可以躲避敌人榴散弹与轻武器射击就成了件非常合理的事情。

防盾的效益很快在实验与实战中得到证明。丹麦陆军在1909年进行一项实验,从2,000公尺距离外对一个占领阵地的炮连射击270发榴散弹,虽然在实验中防盾不断被击中发出可怕的声响,但最后只有5发散弹(其中还有整颗的未爆弹)打穿了防盾。而同年发生于君士坦丁堡的兵变中,一个速射炮连推进到距离叛军阵地仅有500公尺的地方,而即便叛军的步枪火力是惊人地旺盛,但直到战斗结束仅有一名探头出防盾观察的士官被子弹击伤。

丹麦陆军的实验与鄂图曼帝国内战的经验并非偶然,更进一步的实战经验──包括快速射击与快速装填──在第二次波尔战争(1899~1902)、日俄战争(1904~1905)与巴尔干战争(1912~1913)中一再地获得证明。虽然在这些战争经验中并没有办法对「如何最有效地运用速射炮」这个问题提出解答──这主要肇因于那些欧陆强权战场观察家们带着偏见作报导,而阅读报告的家伙们常常有个更强的偏见──但仍然令世人对速射炮的威力有了更多的了解。

从炮兵们的观点来看这几场战争,其中波尔战争可以说是三场战争中交战双方炮兵火力最不平衡的一场,在Colenso战斗(1899年3月)中英军有44门火炮、波尔人有5门,在PietersHill战斗(19

最新小说: 城南政北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替嫁太子妃 南城亡事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 不许招惹阴湿男鬼 探花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东宫娇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