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都查过的,“那个黄带子,可以拆下来的,要说绳子,没比它更结实的了。”
三个人要做的,是统一一下思想,飞船分析过绿海的大气组成,重氢、氦-3等的含量不是很高,积攒够足够的数量做能源的话,最少需要一年。
最多的话,那就不好说了,反正吕明生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这种情况下,大家要商量的是,这么下去,是不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了,想到吕明生三年后要挂掉,还不如下去一探个究竟。
好过两个人在悬崖顶上饿死!
主意一旦拿定,执行起来其实是很快的。
梁智禹身手好,不怕堕崖,由他在四周找找,看哪里最合适下崖。
陈舟想象力丰富,负责筹划几个人下山要带的物品,只能多,不能少!
吕明生解决带子问题,还要看看崖顶有什么值得动脑筋的生物和植物,没准,眼下就能分辨出哪几样植物能吃呢。
梁智禹的活是最先做完的,他很快就发现,可以下崖的地方,有两处。
一处下面还是悬崖,带子必须分开来用,只需要四百米左右就够了。
另一处下面直接就是小山丘,小山丘过去……大概就是平原了,这里的空气湿度太大,能见度不是很好。
但这一处,至少需要一千米的带子,甚至可能是一千二百米,该选择哪一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