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祥老人,不过她温润的气质还能看出年轻时的灵动。
听着这首歌的时候,她手里下意识打着拍子。
等歌放完,孙启正问道:“赵老师,这首歌您一会儿能唱吗?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我想以这首歌来开场。”
赵丽芬想了想,接着摇了摇头,语气平和,“这首歌很棒,但我不合适。”
顿了顿,她问道:“不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者是哪位老师?”
孙启正一拉边上正自顾自尴尬的方言,“就是他。”
赵丽芬眼眸一亮,笑着夸赞,“好孩子,这歌写的真好。没想到你这么年轻。”
她本来还以为这首歌是哪位老先生作的呢。
方言腼腆挠脸,“也没有啦......”
他现在尴尬的脚指头都要把地毯抠出个洞来了。
虽然他确实补完了这首歌,但毕竟这首歌原版的作者不是他。
这首歌的原作者是王莘老师。
他三十二岁那年从天津去北京出差买乐器,路过天安门的时候看到国旗在晚霞中迎风飘扬,当时就灵感爆棚、思绪如飞。
在回天津的火车上他就在烟盒纸上写出了曲子跟第一段歌词。
回到家之后他又连夜写出了第二段和第三段歌词。
这种巨匠写出的歌曲,方言怎么好意思心安理得的据为己有?
他现在尴尬的感觉,就仿佛偷偷拿了老妈的钱然后买了少儿不宜的漫画,结果被老妈发现然后在全家面前公开处刑一样。
就是那种大脑空白、脸颊发热,恨不得时光倒流的尴尬。
赵丽芬只当是年轻人内向谦虚。
不过方言这种反应也让她眼神更慈祥了。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才华,可是却又如此谦逊。
这样的年轻人怎能不讨人喜欢?
她拉住方言的手,轻声道:“这首歌我总觉得唱的有些单薄,我感觉可能需要合唱才能体现出这首歌的气势,孩子你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