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家,本也是没有权力选择婚姻的。就连卢鸿自己,不也一样是族中安排、父母之言。但以一个女人来换取家族的利益,总是让卢鸿觉得有些卑鄙。
但他也知道,自己根本没有理由反对这个建议,何况就算他反对,也不可能有什么效果。想到此节,他忽然觉得对于自己一直喜爱的大唐,多了一分复杂的感觉。
卢承庆见卢鸿忽然意兴阑珊。也不清楚卢鸿在想什么,就又说道:“不知贤侄自己有什么打算?你前些年时,玄坛讲经,首倡气学;范阳经辩,又惊动世人。何况文房之作,畅行海内。不管是卢九砚、线装书还是你的读书法,均是天下闻名。这次孔颖达邀你修书,不难更上一层。只是贤侄你是准备走科举还是推举之路?以愚叔之见,还是从科举起步为好。反正以你现在的学识和名望,一榜状元是手到拈来。”
卢鸿听了,也便抛下适才地心思,认真地对卢承庆说:“此事小侄却另有所想。小侄天性不喜庙堂中事,不愿投身官场。只愿一心学业。精研义理,游于诸艺。若能力促经学大义,宣扬文化,有所流被。是为平生之愿。便是今日小侄胡言乱语之议,也不欲他人得知,还望叔父成全。”
卢承庆听了,先是一愕,然后似乎想明白了,点头说:“贤侄所思甚是。以贤侄目前的学识身分与声望,假以时日,未尝不是一代学宗。若能超然于庙堂之外,弘扬文化,引领士林,于我卢家确实有莫大的好处。只是以贤侄的才华,若入了仕途,他日出将入相也不是什么难事。这般行事,为了家族利益,却是难免委屈了贤侄。”说罢,言下颇有慨叹之意。
卢承庆这般心思,虽然也有为卢鸿惋惜之意,但是从家族需要出发,依然觉得卢鸿游于仕林之外,实于卢家更为有利。在他想来,只要按卢鸿之法行事,日后卢家其他子弟步入朝堂,只要机会得当,互相提携,有人走到宰相的位子上也不是什么难事,并不非要卢鸿入仕不可。但若要有人以超然身份,在士林中形成影响威信,却只有卢鸿一人才能实现。卢鸿目前是孔颖达的衣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