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更不迟疑,说道:“孔大人谬赞了。卢鸿虽然有些小小聪明,真实的学问上,也只不过是略窥门径罢了。若能得大人青眼,收在门下,是他的运气。就算是卢家,也是侥天之幸,门上有光了。”说罢,就命卢鸿上前,先行拜过。
卢祖安的心思,卢鸿自己当然也清清楚楚。孔颖达的身份地位,不须更说;这几日见孔颖达的言行气度,卢鸿也是深有好感。孔颖达收自己为学生,除了喜爱自己才学外,也未尝不是存了爱护提携之意。不管从哪方面说来,拜了这个老师,于自己确实是大有好处。
卢鸿上前,再施大礼,口称拜见恩师。孔颖达颇为高兴,呵呵笑着受了礼。此时只是将事定下来,孔颖达收卢鸿为弟子,自然不能如此草草成事。卢祖安征得孔颖达同意,便在明日经会结束时,宣布此事,并行正式的拜师之礼。
第二天,就是整个范阳经会的最后一天了。
在经坛上,孔颖达作为最后一名讲经人,并没有如前几天一般就某一经义进行阐述。他所讲解的,却是自古以来儒学发展的脉络与历程。在讲经的结尾,孔颖达提出的,是对儒学及儒生本质的思考。
什么是儒学?
我们应该要什么样的儒学?
一生为儒,皓首穷经,我们为的又是什么呢?
当孔颖达结束他的讲经后,坛上坛下,众人都露出一幅深思的表情。
最后,孔颖达宣布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此次范阳经会于光耀儒学、发扬经义,尤其是在树立儒学形象,扩大影响方面,极为成功,更堪称民间经会典范。自己回转长安之,准备上奏朝庭,以求旌表。使范阳经会成为一个长期存在、定期举行的经学胜事。
第二件事是,自己回转长安后,也准备借鉴范阳经会的形式,在长安举办经会及经辩,以推动儒学的发展,培养新进人才。
第三件事是,自己决定收卢鸿为弟子。
前两件事,众人虽然也颇为惊喜,但也都在情理之中。这第三件事宣布后,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