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势双方都心中像雪花一样的明白。但是,在皖系的棋盘上,还有一个小小的弱点,但却可能是致命的。这就是徐州,江苏西北部的沿着陇海路的徐州向西延黄河故道突出,和同样沿着陇海路向东突出的商丘地区形成一个南北宽80-100公里,东西200多公里的条形带,正好隔开了山东和安徽。而这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张文生作为张勋的旧部虽然投靠了段祺瑞,但是他们中间存在某种隔阂几乎是个公开的秘密。正是这种微妙的关系,不能不拨动双方的心铉。
而张文生能够做到今天证明他也不是易与的人物,何况他现年已经57,也已经算是个老资格的军阀了。这种情况下,正常人一般都是先做摇摆状,让两边的人均看到希望,然后让他们竞相出价,然后找一个出价可以,也更可靠的人靠上去,这一招谁都会。在20年、21年的时候,张文生都在耍两面派,他一方面向段祺瑞现殷勤,以便通过段像日本人获得援助,另一方面又同意江苏省府提出的镇沂铁路计划。
但是,无论皖系还是日本都知道徐州的战略地位,因此他们怎会轻易的让直系插足。不论是原敬、加藤还是山本,他们虽然手段不同,但是在维护日本的国际利益线上还是相同的,很不幸的是他们在徐州的明争暗斗上没有多少差别,他们都致力于使徐海地区保持在段祺瑞的麾下,而不是倒向徐海地区在行政上的隶属者江苏。双方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1922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在加藤内阁推动下,日本以武装张文生一个师的部队并向他提供800万日元贷款开发徐州煤矿、铁矿为代价,确保了张文生同日本以及段祺瑞的“特殊关系”。
而李纯则气的半死,他两年多心血付诸东流,但是对于这些秘密协议他也只能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因为江苏虽然经济发达,但是江苏几乎没什么重工业,他创立的镇江兵工厂,由于没有足够的原料而难以满足大规模制造武器的要求,何况建立一个兵工厂如果从头开始又没有外援,那是十分艰难的事。李纯对于扩军可以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