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总理一上任,立即宣布结束这场斗争并准备愿意恢复赔款同法国达成了和解。但施特雷斯曼的这两项决定却遭到了死硬的保守派德意志民族人民党和所有的极右派民族主义团体的抗议,而这种抗议运动主要集中在激进的巴伐利亚邦。那里的激进主义势力企图举行暴动,对抗柏林政府。羽翼渐丰的希特勒看到这种经济困难和政治动荡的形势,正是他推翻共和国的良机。他想要效仿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一年前“向罗马进军”夺取政权一样,以巴代利亚为跳板,以至攫取全国政权。
十月底的时候,由于巴伐利亚邦与柏林的尖锐的矛盾,希特勒企图让伐利亚邦政权趁柏林尚未向慕尼黑下手之时,就向柏林进军,他的策略是对的。但很可惜的是巴伐利亚邦政府右派头目们优柔寡断,并没有按希特勒的正确策略行事。于是希特勒准备采取激进的行动。11月8日晚,当巴伐利亚邦政府要员在慕尼黑南郊的比格布劳凯勒啤酒店举行集会,希特勒率领以首批从中国返回的军人为骨干的以赫斯为首的2000名冲锋队员,强行冲人会场,企图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劫持巴伐利亚领导人并发动政变。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希特勒的勇气和政治智慧却让人刮目相看。
尽管遭到曾经是国民军中校的赫斯的反对,但是希特勒没有撤退。次日,他又与前德军总参谋长鲁登道夫商讨对策,并与鲁登道夫一起率领一支4000多人的队伍,发动暴动。但是正如熟悉中国兵法的赫斯所回忆的那样,敌我力量是极其悬殊的,因此发动武装暴动并不明智。希特勒遭到了警察的镇压,但是希特勒在训练有素的赫斯的保卫下逃离了现场,但随即于11月22日被捕入狱,随后邦政府下令禁止纳粹党,封闭纳粹党报。尽管希特勒失败了,但是以巴伐利亚邦为中心的激进势力的武装暴动也使得施特雷斯曼打消了单方面投降的策略。
对于任何崩溃的经济而言,资本的外逃总是不可避免的。在德国1923年的全面黑暗中,遥远的东方是德国的唯一还可以获得安慰和国际尊严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