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 > 第七十一章 圈地运动

第七十一章 圈地运动(4 / 6)

出口国外,成为中国北方的一大出口产品。几年以来,黄土高原上大规模的农耕区大大的向南推移到了渭河、汾河一线,恢复到了战国时代的模样,那些光秃秃的山丘在主人们的特意关照下,几年来很多已经披上了绿装。因为这些牧场主们自然明白如果山上没草的话他们的羊就要饿死的道理,况且如此做其实很简单,只要不让羊去啃,一年后就会大有改观了,这些人自然懂得什么叫经济的方法。与此同时,中科院水利所的人员在河南境内测量的数据表明黄河泥沙量在这几年当中不断的减少,成为当时的一个轰动的科学话题,对此的研究催生了中国的环保观念。

华北平原上的直、鲁、豫三省的人口流失要比西北各省严重的多,直隶的人口在去年终于遏制了大幅衰减的态势,统计人口大约2450万,山东、河南人口则在继续减少,去年两省人口大约各3400万到3500之间。频繁的灾害、沉重的赋税和地租是人口大量北迁的主要原因,这些人口虽有不少前往内蒙三省,但是大部分都是迁往东三省,现在同盟登记人口已经达到了4780万之多,而日本的人口也就大概5700万左右。

毫无疑问,同盟最大的人口来源就是黄河下游的三个省,但是也有不少移民来自苏、皖两省的淮北地区。在南方最大的来源地是地多人少的福建,这些人以前大多是出走海外,现在北进也成了他们的选择之一,人多地少的四川也是一个不小的来源地,绥远省的不少移民就是来自四川省。

尽管同盟的人口增长率可能是全国最高的达到了每年1.3%,但是每年也就是给同盟增加了50万左右的人口而已,因此,倘若没有关内人口的大量流入,东北的工商业发展就没有劳动力基础,同样农业也无法满足工商业发展的要求,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我在1919年通过带有强烈中国特点的国家授田制,历史上大汉帝国、大唐帝国的兴盛国力的经济基础几乎无不依赖于她。

对于关内各省,特别是黄河流域各省,人口的短期大规模移动造成的后果无不是大量

最新小说: 满朝文武都在帮我宫斗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城南政北 战国之军师崛起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探花 东宫娇妾 南城亡事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