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别出心裁的“国士无〃「双”主题,同样是通过了第一关的测试。
但是那少林馆的王虎却偏偏将自己奢华的面冠以“东坡居士”的名号,只能说此人对东坡居士太无知了!
苏东坡,少年天才,也曾名动京城,为皇帝所倚重,但是后来却因政党之争而不断被贬斥,但是尽管如此,他那一颗忠义之心从未改变。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乃何等大气磅礴的气势。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好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大英雄,此词尽显东坡居士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定风波.三月七日》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东坡居士此时已然如平民一般,但是他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如此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怎能令人不佩服?
而东坡肉的来历,其实也有东坡居士的词一首,甚至这首词便是制作东坡肉的食谱。
名为《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前两句便是制作东坡肉的关键。
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
猪肉在当时可是贱肉,富贵官宦人家是不吃这等腥臊肉的,只吃羊肉、鹿肉和牛肉……耕牛是古代极为重要的工具,官府管控极严,不允许宰杀健康的耕牛。
但是富贵人家有大片农庄田地,三天两日便有耕牛跌断了腿,或者生了大病自然就能吃上牛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