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战区形势对俄国已极端不利。由于前期的战斗减员以及被抽调的五个步兵营,库图佐夫所能统辖的军队总兵力只有15万人。在沿乌拉尔河由里海边至咸海,绵延800多里的土地上只配置这么一点兵力,很显然,攻守都处于被动地位。
而他的对手哈萨克联军,集结三帐精华,兵力不下五万。又受到了中华军的鼓舞,有恃无恐,最近
出击使形势更加复杂。哈萨克军队已做好进攻准备,两路一路2万人军队由阿拉尔斯向故里耶夫挺进另一路3万人军队由图尔盖向奥伦堡挺进,目的是围歼西线俄军,并彻底越过乌拉尔河。迫使托博尔河的俄军主力回援,从而为中华军制造有利战机。
库图佐夫必须在比北线更不利的形势下,用很短的时间和有限的兵力,夺取战争的胜利。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库图佐夫清醒的认识到,再采用围攻阵地和突击的战法已难以奏效,为了快速战胜哈萨克联军,必须推陈出新采用另一种打法。
“要出敌不意,采用变幻莫测的战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造成失误,从而使我们获得胜利。何况,与草原民族作战,俄罗斯从来都不是单靠人多取胜的我们靠的是战将的谋划和机智。”奥伦堡的作战会议上,库图佐夫高声的宣讲到。对于敌我双方而言,库图佐夫采用了一系列大胆、新奇,令人感到意外的行动。他不仅不进攻图尔盖流域,反而把军队撤回扎尔卡河北岸。
库图佐夫把目标对准了哈萨克联军的南路,目标是故里耶夫的那一部。
左路哈萨克联军的脑是小玉兹大汗瓦里,他带领着部队用7天的时间向前飙进了五百里之多,一路上根本就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自信心已经达到了顶端的他,一心只想早日拿下故里耶夫城,然后渡过乌拉尔河,再北上奥伦堡。强大的俄罗斯军队,在更强大的中华军面前不堪一击,这让他深深地为当年自己作出了一个聪明的抉择而高兴。在距离扎尔卡河三十里的地方,瓦里所部停下了前进的脚步,主力中军安营扎寨,前面只有千余人的先头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