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自己没一点责任,只能说他倒霉。在俄军势头最盛的时候,被中华军狠狠的打了一记闷棍。八万多大军,这绝对不是作战一年之久的北线俄军所能抵挡的。
放弃鄂木斯克,留情的抛弃沙俄帝国的五六万百姓,库图佐夫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他心里很清楚,莫斯科不相信失败者,特别是他这样不受信任的失败者,良好的开端不代表着什么,但是如今烂的北线战局就给足了莫斯科拿掉他的借口。不过他已经不在乎了,他知道在了结这场战争之前,莫斯科是不会怎么样他的。在火速求援的同时,老而弥坚的库图佐夫也在策划一场反击战,虽然他的手头很紧!
三十一师的任务是伊希,这是一座城市,名字来源于临近的伊希姆河。如果但从地图位置上看,伊希姆位在鄂木斯克的西北方向,可三十一师的进军路线却是要随着俄军转向西南。
伊希姆河,为尔齐斯河左岸支流,发源于哈萨克高地北部尼亚兹(Niyaz)~山地,向西流经阿斯塔纳(Astana)),後北折流经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Petropavlovskk,要塞)和伊希姆平原。主要靠融雪水补给,春季河水滥,夏季水浅。河谷展宽,两岸多沼泽,仅有部分河段可通航。
距离鄂木斯克最近的个渡口就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它修建于西元1752年,战略位置很是突出。因为那个时候,距离其不远处的托博尔河的中上游还控制在哈萨克小玉兹部手中。五十年过去了,小玉兹依旧生活在托博尔河流域,却仅仅是上游。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的战略地位急剧下降,似乎用不了几年就要像鄂木斯克一样改要塞为城市了。
米拉多维奇指挥的俄军后卫和韩风威指挥的前卫骑兵缠斗了很长时间,不但给了俄军主力后撤赢得了时间同时也把时间给了三十一师。几乎在两部赶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的同时,三十一师的先头部队一旅也追上了韩风威部。
韩风威的三骑兵还能打的已经不足两千了,三十一师一旅所部理所应当的接替了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