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伤神。更伤身啊!他本有个打算。待自己登基六十年之后。宣告天下退位让位给十五子琰。然而现在乾隆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精力的不足。六十年。似乎越来越遥不可及了。
“琰”。乾隆疲惫的倚靠在躺椅背上。缓缓的摆了摆手。
“是皇阿玛。儿臣遵命。”琰心中闪过一阵惊喜。脸上虽然依旧肃穆。可眼神却像放出了闪电一般明亮。乾隆的意思是让他代为主持。
强行压下心中的澎湃。琰躬身从乾隆手案取出一道奏折。首先传给了阿桂。“各位大人。此是两江总督李世杰李大人的一道奏折。秉上命----议。”
李世杰是个可怜人。才到两江任上。屁股都没暖热中华军就打了过来。没多想。命令属下三省筹措兵马静等乾隆的皇命。大军开出去。没一个月自己家门口就遭了灾。恢复实力本欲振作的江南水师竟被打的无招架之功。怯怯趔趔的不敢出门了。
好不容易等不见了中华海军。哪知道又来了京师陷落的消息。心里那个怕啊!就甭提了!毕竟中华军大举北上。坐镇江南要冲的两江督抚无一人知道。岂止是失职啊!掉脑袋都有可能。
乾隆既没剥他的官。也没削他的脑袋。这个时候还是安定要紧。李世杰不知道啊。虽然心中噗通噗通的跳个不停。但他还是老老实实的担着两江的重任。于是。就有了这道折子。
“诸位臣工。吴淞口。形势险要。为东南之门户。我大清入关之初。明将张名振、张煌言曾率舰队曾4次进攻吴淞。3次攻入长江。世祖(顺治)十六年。郑成功还率大军入长江。溯江而上。直逼南京。”那一次算是三番之乱前。满清遭受到过的最严重的打击了。今天旧事重提琰无疑感受颇深。“世祖十七年。江南总督郎廷佐奉命在黄浦江西岸吴淞杨家嘴口修筑炮台(西炮台);圣祖(康熙)五十七年又在杨家嘴对岸修筑炮台(东炮台)。如今东西两座炮台夹江对峙。吴淞局势却依旧难平。以今逆匪之水师。破东西两炮台易如反掌。若溯江而上。则南京危矣。是以李大人请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