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多落脚扬州。曹文埴承办差务。很的乾隆帝信任。家中尚有一老母亲。如今也在京城。他父亲逝于乾隆四十二年。”
“长子曹振镛生于乾隆二十一年。字俪生。号怿嘉。文埴子。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选庶吉士。现任翰林院编修。今天的登基大典就是他与黄钺二人合力操办的。”
“嗯。”梁明没再问黄钺是谁。因为这人他自己也听说过一二。乾隆十六年的人。现任户部主事。不太起眼的一个小官。梁明之所以知道这个人。那是因为此人是一个相当了的的书画家。后世不巧梁明听人说起过。
这时刘武走了进来。“皇上。时辰到了。”
“好了。这就出去。”衣服已经穿戴好了。梁明深呼了一口气。到这世界上十七年了。一步步的自己竟也走到了今天。现在回想起来。往事多艰啊!
皇上登基大典那可是了不的的事。程序套路多的让梁明头痛。这几天来他一直没停下演练。可真到了亮相的时候。还是忘东忘西的。好在。有那个黄钺跟在身边的。
汉家嘛!自然是按《大明会典》的路子来了。
先是在圜丘(注1)告祭礼天的。礼毕之后。由刘武带着一群侍卫抬着一张金龙椅放在天坛前的东面。面向南设下一张桌案。衮服和冕冠整整齐齐的摆在上面。
接下的第二步就有点次了。按礼节应该有丞相率诸大臣、百官离开座位跑梁明跟前奏曰:“告祭礼成。请即皇帝位”。
但是呢?首相周青竹远在万里之外。京津之的除了一群武将之外。文臣系统中也就只有梵伟了。所以。这领头的也就换上他了。身后跟着的确实是百官。可惜啊九成是新近投降的。梵伟、夏雄飞拥扶着梁明坐上了龙椅。然后带领百官排成了列队。执事官(曹振镛、黄钺)举冕服案、宝案放到了梁明跟前。
梵伟、夏雄飞捧着衮服和冕冠先给梁明拜了一次。然后上了前去给梁明穿戴了一番。好在那东西透散。两下就套了上去。
二人退入百官之中。曹振镛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