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实上呢?三千人。最多不会超过三千五百人。
余下的满清骑兵还有一万两三千人。他们在继续冲锋。
“举枪。”
“瞄准。”
各连营的军官紧张的盯着站立在阵的最前沿的那些手拿红旗的人。那只手已经高高的举起了。
“唰。”
随着红旗的落下。“放……。”同样的喊声响彻了整个防线。
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数的“砰砰”枪响。声音依旧清脆。
一排接着一排。环环相连。步步相扣。
与之对应的就是满清骑兵下饺子似的坠马。一排连着一排。像是被镰刀收割的麦子。
惨叫声、哭喊声。声声入耳。
但那撕心裂肺的痛嚎。却不能没有勾起中华军一点的同情
心如平静。坚若铁石。---这就是中华军。
特别是中央部属的三千禁军。不动如山。当真的是不动如山。
禁军。平日里负责中州内城和泰安宫的外围守卫工作。
因为职责所在。他们没有时间像各个整编师或是的方守备团那样。搞一些长途拉练。他们的训练大纲只有两个主要:1、仪貌。包括军姿、军容等等。2、射击。占的小。筹措简单。
第一批禁军是战场上最精悍的力量。是中华军当之无愧的头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扩充。禁军渐渐的被各个整编师戏称是----花架子。银样蜡枪头。就连整编师中的小弟弟----卫戍师(那时候的卫戍旅)。见到禁军士兵也是两眼朝天。再也没了前几年的敬畏。
这事情发生了也就算了。本可以一直如此下去的。因为梁明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不巧的是蔡家兄弟红脸了。建阳五年大过年的。俩兄弟差点轮刀。
被梁明叫到跟前训了一顿。然后一问原因。这才明白原来是这样啊!想一想也对。在这样下去。自己手头的这支精锐就快退化成驴屎蛋子了----外表光鲜。里面一团糟。
梁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