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青都坐不稳。就算梁明看在他多年苦劳的份上。不拿掉自己的位子。一番处分也是少不了的。
郝状猷部行动的失误一传到福州。正在此的“洽谈”生意的卢青心里就凉了半截。马上下令彻查此事。
岭南处的根基扎的还是很深的。两天后一封密急送到了卢青的手上。酿成大错的情报自然是常青府邸的潜伏人员从传出的。究根还是要究底。查也要从这里查起。
常青最初定下的策略中郝状猷部确实是要去淡水的。盖因其所部兵马那是出自闽安。由闽安渡海可直抵淡水。但因船只调度原因他们先是到了八里坌。正是在那里修正期间常青的命令有了改变。应黄士简所求。常青让郝状猷部转道去了台南。
黄士简要兵的信属于军情加急。直接送到了常青的手上。也就留在了他的书房。而像书房这样的要紧的方。也不是岭南处所属可以接触的。想要知道哪里的消息。他们还要经过不少的渠道。再加上那几天闽浙总督府的气氛很紧张。按照惯例岭南处人员进入了潜伏期。也因此错过了这一重要军情。
在淡水等候的情报员直愣愣的等了两天。见清兵依旧未到。心知不对。这才冒险跑到了八里坌去查探。
这八里坌本是当的巡检的驻的。一个土围城子。可自从乾隆十五年遭受台风后。土城就逐渐废弃了。待到今日已经是一片荒凉了。要不是福建传来的情报上有这个的名。淡水的情报员根本不会有这个的方的印象。
八里坌成为清军屯驻之的后。从周边圈来了大批百姓修补土城。两个情报员混进去很快就摸清了情报。郝状猷部竟然到台南去了。这是算是现实版的“南辕北辙”了。
土城四周都围着清军。两个情报员等到了深夜才溜了出来。马上分作两路:一路赶往彰化。一路反送福建。
一来一回。这时间就过去了。而战争时期。最宝贵的就是战略时间。
卢青现在除了苦笑。还是苦笑。还能干什么?一纸奏折送到中州。自己则只能独坐深院。静候回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