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 民间(3 / 3)

还是算了吧!这事情梁明想的有段日子了,却一直没深入,都是敷料的想了一下,看来还是不大可行的,东西方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太大了。(这一段大纲上没有,想的有点潦,各位见谅啊!)

这对中华国最尊贵的夫妇在谈论孩子的“学途”,但两人并没有关注多少教育,他们关心的仅仅是自己的孩子。可有的人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文教部的部长宫强。

文教部算是个冷衙门,早先名学部,建阳三年改为教育部,五年再改为文教部,虽然几经更名,可不变的还是本身的冷清。建阳五年大考前后火了一段,建阳八年的大考也有所回热,可到底还是一个冷衙门,油水不多,人情更少。

可宫强很满意这个位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干这一行的料。作为最早一批投靠的士子,而且有着实打实的举人功名,宫强的资格在中华朝算是够份了。凭他的人脉或是资历,五年前就完全可以趁着大考的火热跳出来,就算是做不了部长,品位也差不到那里去。可他没有,依旧老老实实的待在文教部,勤勤劳劳的做着自己的活,在一摞摞厚厚的资料中扒扎着。

与基础教育不同,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还需要大笔资金做后盾。但中华国地域广阔,这一方面就需要政府出大资建立一批公立高等学府。比如说现在的九所高等学府,中州有两所,余下的每一省建一所。

民间投资筹办私立专业学校来以弥补国家高等教育的不足之处,这是中华国极力提倡的,但其中关键问题不是资金而是师资。

最新小说: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南城亡事 探花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 东宫娇妾 不许招惹阴湿男鬼 城南政北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替嫁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