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着安排好的步骤,卡马尔·:巴克莱先是抵赖拖了几天,最后做出支持不住的样子道出了“实情”。招募的劳工中,出了单身的青壮是送往矿场的,余下拖家带口的百姓都是送去暹罗的。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暹罗国华人太少,以至于去年四月份国内发生了动乱,国王郑昭被杀。其子郑华(昭批耶却克里,假称其子)继其位,平定了叛乱,又该国都吞武里为曼谷。现在国内急需大批华人百姓为根基。
卡马尔·巴克莱把满清一帮子大臣们给唬住了,就是乾隆也不敢相信是真的,不过他更相信卡马尔·巴克莱不敢对他说谎话。
暹罗王郑昭,原名郑信。乾隆三十四年(1768年),郑信委托中国广东船商陈美生呈书乾隆,并请求清朝象过去敕封阿瑜陀耶王一样也敕封他为暹罗王。乾隆当场将郑信的文书掷还,还命军机处以两广总督李侍尧的名义,回了一封措词严厉的饬文。
郑信接到回文后极为失望,不过他依然没有放弃。1771年8月,他命人解送一批缅甸俘虏进献北京。这一次乾隆皇帝不再那么硬绷绷了,他指示李侍尧:“不必概付不答,绝之太甚,自应即以该督之意,酌量赏给缎匹。”郑信看到事情有了转机,便一再主动通好。他送还了从缅甸人手中解救出来的清军被俘士兵,数次送中国商民回国,又一再献上缅甸俘虏。终于,乾隆皇帝对郑信的看法有了改变,他指示李侍尧,如暹罗再有请求敕封,不必再予拒绝。
根据皇帝的意思,清朝官方的文件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起就将郑信称为“郑昭”了,正式承认郑信为暹罗国王。
乾隆四十年,乾隆打破不准军火物资出洋的规定,同意卖给暹罗五十担硫磺和五百口铁锅。翌年,又卖给硫磺一百担。事后,乾隆谕示两广总督杨景素:“此后该处若再需要,仍当准其买回。”四十二年7月,郑信派三名使节航海到达广东,他们带来了要求建立正式关系的文书,清朝首肯。四十六年7月,以王子銮利陀提奈毗罗和诗人摩诃努婆为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