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女王时代开始,英国的铁炮就享誉欧洲,除了份量稍重以外,质量并不亚于同时期的青铜炮。
英国铸造的铁炮质量首屈一指,在欧洲大陆价格往往高出当地铁炮四、五倍。而现在中华国的铸铁炮一点也不弱于陷入激战当中的英国,价格也便宜了很多,这就为大力发展海军的法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梁明已经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大陆,这件事情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那接下去如何运作就是外交部的事情了,他现在关注的是“运书”。
《扬州十日记》、《扬州城守纪略》、《嘉定乙酉纪事》、《江变记略》、《嘉定屠城纪略》、《川中记事》等书,在印刷局全力开工之下已经印刷完毕,每本一万册的量,作为先期投入已经不小了。
印书,对于现在的中华国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从欧洲引进的油印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清朝乾隆年间印刷活字有铜活字、木活字、泥活字等,在官私坊肆间以木活字最为通用。)
梁明想要将南洋永远的收归中华囊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同化当地的土著,依靠中华强大的文化优势,只要时间充足两、三代后南洋就都是中华的顺民。
想要文化侵蚀,就要有足够的书籍,印书也就成了中华国文教部首屈一指的大事。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可惜活字印刷术出现后就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手工印刷在中华大地上施行了六百年之久。
中华国有良好的铸造条件,铅、锡合金的铅活字很快就铸造了出来,并且根据偏旁部首进行了排列,这样可以相对的降低检字工的文化水平。
可是中华国自制的油墨效果十分不理想,梁明又让外交部从欧洲私下里找了几个油墨工,前前后后费了一年的工夫才建成如今的印刷局。
汉字数量太多,而且印制中使用大量常用字,大量铸字使得整个铅活字印刷成本很高,除非印刷数量成千上万,不然分摊到每本书的印刷成本将超过雕版印刷。这就使得官办印刷局几乎垄断铅活字印刷,几年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