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自然就远。依现在的水平,中华军的大炮本可以打的更远一点的,虽说现在的也不近。(史书上记载的明末红夷大炮,十里。)
主要原因就是出自大炮的本身,中华军配属的大炮看似后堂跑,可准确的说仅仅是弗朗机炮,也就是大号的“子母炮”的改进版。炮膛的密气性好了一些,装卸也方便了不少,射速是相当快。但有一点始终解决不好,那就是子铳和炮膛之间的缝隙,虽然不大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火炮的射程。
梁明之所以在全军装备这种影响射程的火炮,一是因为欧洲的更短;二是因为现在炮击的误差太大。你射程再远,打不到人也白搭。
这几年的安定期间,中华国一直在全力的研制真正的后堂跑,可进展不大。梁明的手艺活范围很杂,从枪炮到战舰模型,再到马车、刀剑,可谓是杂而不精。再说喜欢大炮的也多是奔着前装滑膛炮去的,不说是不碰到要求后堂跑的客人,就是碰上了,梁明也接不下,后堂炮太复杂了。而没了他的大力指导,单凭从景山炮场拉来的那批人,进展速度可想而知。
不过好歹还是有些进展的,枪炮监的那批人对于炮闩是两眼一抹黑,可几年下来在经验的基础上还是出了几个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