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质,水流平缓,适于行船。
马六甲海峡,因沿岸的马六甲古城而得名。马六甲城原是个小渔村,位于马来半岛南岸,从15世纪中期起开始兴旺起来。到16世纪初,马六甲城已十分繁华,不亚于当时的威尼斯、亚历山大和热那亚等地中海名城。
这里本是南洋华人的聚集地之一,但是自从1511年被葡萄牙占领后华人逐渐减少,到如今生活在此地的华人已经不足千人了。不过毫无疑问的是此地的华人依旧是最富足的阶层,人虽然少但财产要远高于当地的土著,就是一些落地于此的欧洲人也相见逊色。
财富在任何时候都是招眼的,而没有强有力的后盾支持的华人当然也少不了受洋夷的欺压。但是现在不同了,早在去年中段当地的华人就隐隐发现荷兰人客气了不少,待到六月份菲律宾的消息传来后自然是引起了天大的震动,从那时起当地的华人就开始期盼着他们的到来。现在自己的队伍终于到了,虽然时间等得长了些,可这又有什么要紧的,重要的是自己的队伍来了。
得到了有力支持的中华军很快就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在夏雄飞忙于整顿守备团的时候,吴清林、卢伟则在马六甲搞起了建筑,新加坡的水陆总基地,马六甲、鲁帕岛的“铁闸”,家丽、巴东、朗桑、丁宜四岛的南线防御阵地,还有马六甲北口的槟城前进基地,一时间第三旅几千号人成了搬砖运泥的劳工了。幸好襄垣侯的号召力还算不错召集了大量的劳工,不然单凭第三旅的官兵来修筑三道防线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完工呢!
马六甲海峡属于热带雨林,当地高大笔直的冠书极多,这也为堡垒的修筑省去了不少时间。
马六甲海峡海底比较平坦,多泥沙质。水深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一般为25~115米。东南峡口有许多小岛,一些小岛边缘有岩礁和沙脊,妨碍航行。主要深水航道偏于海峡东侧,宽度3000米——4000米。海峡西岸地势低平,多大片沼泽、泥质岛屿和红树林海滩,大船不易靠岸。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