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的。
而此时的王权则正带着执掌的后队战船四处出击,找谁的麻烦呢?贼匪。为什么不说是海盗,那是因为此时的南中国海真的是“风平浪迹”,各地州府嘴中的海盗只不过是三五成群的劫匪,离海盗差的十万八千里。
梁明知道中国的海盗要在十年之后才会真正的发展壮大,《发迹》一书中的红、黄、蓝、白、黑、紫六旗海盗是真正存在过,也牛叉的了得,可场面还要等上十一二年,现在偌大的南中国海还真的没一股百人以上的“海盗”。凭王权船队的实力自然是可以横行无忌的,出去转几圈不管能收编多少,总是个收获不是?
ps:对于海战的结局实在没什么不合理的,给大家举个例子:张保仔。
此人堪称“第二郑成功”。他15岁那年随众出海捕鱼,被郑一掳去。(郑一,红旗帮帮主)郑一见张保仔聪明机警,收留他在身边。这样,张保仔就被迫“落水”,成为“海盗”。后来当了小头目。郑一死后,郑一嫂接操夫业,看中张保仔。“明为主仆,暗为夫妻”,大权也逐渐落到张保仔手中。张保仔做了船长.早期称霸珠江三角洲.曾经一次击沉葡萄牙海军18艘军船!最盛时,拥有大船800多艘、小船1000多艘,聚众达10万人。
各位,击沉葡萄牙海军18艘军船啊。想想看,仅靠火炮的威力,而没有相应的大型战舰,与军力绝对占优的敌军混战绝非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