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思哈(准确的说是左都御史),乃满洲贵胄萨克达氏,正黄旗人。自官学生考授内阁中书,累迁刑部郎中,充军机处章京。乾隆十年,擢甘肃布政使。十四年,擢江西巡抚。二十年,往准噶尔军前经理粮运,擢内阁学士。二十二年,命署江西巡抚。二十九年,授广东巡抚,调河南。三十四年,擢云贵总督。期间虽多次获罪却得乾隆亲爱,始终官路坦荡。这样的资格,使得阿思哈成为乾隆新任军机处大臣的必备人选。此次平叛不过是为其披上一层金衣而已,谁想却折在了沙场,这如何不让乾隆恨梁明入骨。
若是历史按照原来的轨迹发展,乾隆三十九年,调整后的军机大臣名单如下:
于敏中(领班大臣),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
舒赫德,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福隆安,太子太保,工部尚书。
阿思哈,左都御史。
袁守侗,刑部左侍郎,转吏部右侍郎。
梁国治,以湖南巡抚内召,署礼部左侍郎。
这份名单中有三个满洲人、三个汉人,似乎十分正常,但其中耐人寻味之处很多。首先,于敏中刚开始担任领班时,只是协办大学士,而排名第二的舒赫德倒是武英殿大学士,按照惯例应该由舒赫德担任领班;直到三十八年才任命于敏中为文华殿大学士。其次,阿思哈以左都御史在军机处行走,梁国治以湖南巡抚内召,都创下了军机大臣出身六部九卿之外的先例。此前的军机大臣和内阁、六部多少都有点瓜葛,阿思哈、梁国治则彻底打破了惯例。
于敏中、舒赫德等人重新当道,是乾隆中后期的无奈之举,其实这两人都不算乾隆真正信赖的大臣。这样一个资历较前、实践经验较弱的团队,一直持续到乾隆四十一年。中途于敏中因为牵扯到买地案件,差点被革职拿问,乾隆予以从宽处理,留任军机处领班大臣。四十一年正月,于敏中被赐予一等车骑都尉的世职。此时,于敏中、舒赫德都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尾声,军机处不可能由这些衰迈老人一直掌握辖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