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声充耳不闻。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紧接着又是七八声。这声音当真惊人,那寨子距伍什布卧靠之地足有一里地之远,依然是声若落耳惊雷。伍什布猛地跳了起来,他的心脏莫名的紧张了起来。
立刻从一旁伺候的亲兵手中接过千里眼,对准前方一望伍什布呆住了,“这是什么火炮,威力如此之大?”寨子前陡然出现了八九个大坑,丝丝白烟正从坑中升起。
这时,又有几个磨盘似的东西落到了惊慌失措的清军中间,“轰轰轰”又是一阵震天的响声,密集的清军队形中瞬间出现了几个“窟窿”。伍什布看的很清楚,那一颗“磨盘”就能清空方圆三四丈的地盘,“啪”,千里镜掉落在脚下,铜铸的筒身砸在石头上发出了一声脆响。“砰砰”,又跳了两下,这才安稳的躺在地上,那镜片碎成了几瓣散落一地。
因为义军没了大炮,准备充分的清军让先头部队举着荆条、木板做成的盾牌,以密集的阵型冲向了梁明营寨。居高临下的梁明清晰地看到,一排排的盾牌手后是一群执弓跨箭的弓手,在后面才是手持刀枪的大队官兵。
这样的布局原本是梁明最怕的,但现在他轻松了,因为陈分民给他带回了十具“轰天炮”。
“轰天炮”的威力无需再说,在掖县它已经证明了自己。但它并不是鲁东义军的制式装备,有两个原因始终限制了它的发展。
第一,轰天炮使用寿命太短了。梁明曾做过试验,最多二十发,一具轰天炮最终打二十次就会炸膛。因此,普遍来说,一具轰天炮只能好好的打上十五次就必须放弃。这一点不容丝毫马虎,它的威力太大了,若是在战斗中炸膛,简直不敢想象。
第二,轰天炮太耗资源。每发炮弹中就要十五斤的火药,再加上发射用的一斤,每响一次就要十六斤火药,这对大秋岛的压力太为过重了。
制造火药的三种材料,木炭来源极为丰富;硫磺,可以到日本贩运;硝石,就有点麻烦了。硝石这东西,市面上并不缺,不但在杂货铺里可以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