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折射率,可以在这个光线射入某种透明物质的点上做一条垂直于表面的线,在空气中的这段光线和垂线的夹角,与在透明物质中发生偏折的光线和垂线的夹角相比,就可以得到一个数值。根据这一数值,就可以形象地表示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偏折能力。不过因为我们暂时还没有需要了解并用到这种能力的地方,所以可以先不理会。”
党爱国简单解释了一下折射率,因为这其中还涉及到了一些现代几何学的数学名词,而且暂时又看不出来计算折射率有什么用,所以他就没再深入地讲解。话说怎么教授数学是他很挠头的一个问题,因为大部分数学知识他都不清楚能够用在哪方面,所以只能一点点自己琢磨着将这些数学知识编成“应用题”了。
“下面我们讲一讲彩虹的成因。当下雨之后,空气中存在着许多微小的水珠。这些圆形的水珠,就起到了类似三棱镜的作用,将阳光二次折射,从而在天空中投射出了一道彩虹。简单地来画就是这样的。”
党爱国嘴里一边说着,手上一边在白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然后让光线按照之前三棱镜的样子,从左边射进去,发生了一些偏折,然后再从右边射出来,分散成七条单色光。
如果这里用彩色粉笔来画就更直观了,不过粉笔这东西现在还在试制中,同样在试制中的还有水泥。党爱国就知道这两种东西好像都是烧出石灰之后再制作的,但石灰可是会烧手的,粉笔却没那么烧手。他不知道具体怎么做,只知道可能需要烧石灰,但要单论起烧石灰的技术,古代的工匠们比他还精通。
所以党爱国的作用,也就剩下了说说大概原理,提出一些设计思路和使用要求,教授一下“实验”这种相对有效率的方法,并指派一些文吏来记录实验数据了。至于最后的成品,还是需要那些工匠们不断按照党爱国的要求,寻找各种可能合用的材料,再寻找出正确的配比,一点点试验出能够使用的完成品。
等党爱国画完图示转过身来之后,看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