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听谭稹解释,薛嗣昌点头道了声好,只是心里还是纳闷,这么一小年轻,代州可是太原府的门户,万不可有失的。不过,这既然是大官家亲自安排的,自己当然得遵从了。
通过对各路的走访,谭稹对各部指挥官的态度还是较满意的,何况自己本次北行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督促各路积极备战,做好随时动兵的准备,至于现在怎么样和自己没一钱的关系,至于自己走后,人家准备成什么样子,自然也不是自己关心的了。
虽然各路军反对伐辽的声音寥寥,但在相当一部分将士心,是不怎么赞成伐辽的。
一种声音认为宋与辽签订盟约在先,是兄弟之国,已经百年无战事,而且宋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灭了一只草原狼,来了一只东北虎,更是大宋的隐患。
还有声音认为,宋应该采取坐山观虎斗的策略,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辽国将亡之时,再乘机攻取燕云之地不迟。
而主战派则认为,先动则制人,后动则制于人,如果大宋采取坐山观虎之计,只怕燕云故土又被女真抢去,错过这个大好时机,燕云一旦落入女真之手,恐怕再无回归之日。
双方可谓各有各的道理。
唐十一经过这段时间的实地考察和大量旁听,也感觉眼下是拿下燕云之地的绝佳良机。因为以自己的认识,金国灭掉辽国只是早晚的事,若大宋没有什么举动,这燕云之地落入正如日天的女真人手里,是没有什么可疑的。到那时整个大宋将会更加被动。
只是历史事实是,宋军攻打燕京可谓是损失惨重,后来还是金国帮忙打下的,结果金军将燕京城抢掠一空后又高价卖给了大宋。也正因为此,才使金国下看清了大宋的腐朽和无能,才在灭掉辽国后马背信弃义,掉转枪头南下进攻大宋的。
唐十一虽然知道大概结局,但对过程所知无几啊。
一个月的巡视转眼即逝,对唐十一来说,虽然是走马观花,但想着这里不久要烽火再起,血流满地,所以也看得格外仔细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