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觑,这小子究竟要说什么。
“而从周围的小草和这条树干上的枝条还没完全长出的叶片来看,从时间上,应该是在早春,是春光明媚的日子”
“各位再请细看,这三只山雀四周的光线变化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唐十一接着问道。
“嗯,是变化不大”离得最近,观察力又极强的赵楷首先点了点头道,可心中也有点纳闷,这光线难道有问题。
唐十一通过刚才的迅速回想,清楚了这色彩的明暗关系主要体现在节奏上,而国画由于受水墨限制,使得明暗的节奏感不强。不象西方绘画那样,通过对颜料运用和对自然光线的恰当置入,从而凸现画面的层次感和秩序感,从而让人可以明显感受到光的变化。
而历史上最先使用“明暗对照法”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达芬奇,在他的传世之作《最后的晚餐》中,这种明暗对照法得以完美的体现,其中对自然光的巧妙运用可以说是达到了鬼斧神工的效果。这副名作通过对光的巧妙运用,不但使画面有了明暗对比,而且营造出了画面的立体感,使整个画面的效果更加灵动、逼真、自然。
通过回想,唐十一很快发现眼前这幅画所存在的光线问题,显然,这幅画从技法上看无可挑剔,自己也挑剔不出来。但整个画面的基调却与这春光明媚的时节不怎么搭。
听唐十一讲了半天,众人虽然如罩云里,但也觉得这小子说的或许有点道理,毕竟没有眼见为实。
唐十一继续道: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试着借用自然光,也就是太阳光,通过其在不同时辰和在画面上的位置变化所散发出的光线强弱,来渲染整副画作,以使其更加层次分明和自然逼真。”
“比如这幅画,为了使整个画作的基调与明媚春日更加协调,可以将画作上方的这条枝杆再横移一些,可以在这些枝叶间画上一轮隐约可见的太阳,使阳光刚好能照到这几只山雀上,而树下可以用较重的墨渲染成阴影部分,这样,通过明暗对比,就能使整幅画作的主体,即